当前时间:
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
咨询电话:0477-3110601 3110602
服务传真:0477-3110601
  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■ 房地产救市不要触及法律底线

 

      中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因利益集团的抵制屡遭化解,时至今日,那些巴望“居者有其屋”的民众只能奉行“改变不了房价,改变自己”的信条一了百了。而在房产交易量打破“金九银十”的神话低走之下,一些地方政府则“先天下之忧而忧”,从西安、长沙、南京、杭州、上海的东西线,到北京、福州、厦门、广州的南北线,已有18个地方政府爆出救市端倪,建设部也通过某论坛发布消息称支持各地救市行为,大有“房者,国之大事”之势,此举让人们真实的嗅到了政府救市的味道。

  受华尔街金融危机影响,中国的股市已低迷多时,为什么各地政府不选择救股市而选择救房市?这个道理不用明说人们也明白,既然开发商的利益是政府的利益,危及房地产行业的任何问题当然也是地方政府的问题。然而仅有地方政府救市还不够,已有消息表明,继“双降”政策之后,中央政府也将力挺救市,据说多部委参与制定的房市调控政策正在酝酿之中。也就是说,类似“补贴购房者的财税政策”,如改革土地增值税、取消对二套房的限制、减免交易环节税费、延长个贷偿还期限等,即将浮出水面,并将贴牌为宏观调控行为。

房地产救市不要触及法律底线 万科隐藏利润否 傻傻分不清楚! 购房团:这么多人买 还用降价? 9月(北京)领先指数 (上海)指数 “让一部分人先住” “保值房” 地产见光不死 政府应该救楼市吗   通过金融和财税政策的“抚慰”,市场或能再现反转,而房地产的暴利却注定无数的民众将成为这一决策的牺牲品。曾几何时,当政府意识到房市泡沫愈鼓愈大时,为救赎决策失误,挤掉投机水份的政策相继出台,为的就是平抑房价促市场回归理性;而今在横扫全球的金融风暴下,缘何房市的些许低迷就能让政府不惜扔掉恤民的“贞洁牌坊”?各地不顾法规纷纷救市,有的救市政策已明显触及法律的“红线”,实属变法而非合理释法的违规行为,但有关部门却置若罔闻。

  综观各地的救市举措,目前差不多已触及到国家有关信贷、土地、税收等法律底线,人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问题:如果政府要给房地产的暴利行为正名,意味着房地产行业仍然是拉动内需的关键行业,还会把房地产业视作经济的增长点。或者说,今天的中国经济已经形成房地产必须、只能上涨的态势,如果打压房地产行业的暴利行为,各地政府就得忍受经济衰退的隐痛。因为房地产市场与房地产税费,已经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,并被委以了拉动经济、解决地方财政困难的重任。

  当然,这并非中国房地产业本身的错误,而是整个中国经济引擎系统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出现了盲点。由于房地产长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“垄断”地位,使之成为了权利的集聚地,要解决这样一个严重问题,寄希望于政府打压楼市肯定不够现实,如果不是导致市场混乱,也会断送房地产行业市场化的前景。从这个角度说,地方政府救市虽然维护了公益性,但同时也助长了一些既得利益集团的嚣张气焰。而鉴于中国的救市属于强大的行政权力行为,让一些地方政府做到不偏不倚几乎很难。因此,该不该救市其实已经沦为了一个伪问题,现在的关键是采取什么方式去救,由谁出手去救。

  事实上,目前中国各地的房地产市场远未到岌岌可危的地步,尽管成交率低,还没有达到开发商亏本的程度。但已有爆料称,风闻“中央默认各地救市”后,诸多大型地产公司立即调低了房价的优惠幅度,并借机加强了推广力度。特别是在上海、北京、深圳这样的大城市,一些开发商终止了降价促销活动,开始扭转方向集体向当地政府“施压”,并起到了“四两拨千斤”的效果。

  众所周知,愈演愈烈的美国金融危机起源于楼市所形成的次贷危机,中国当然有必要警惕重蹈他人覆辙。但是,从金融风暴下各地出台的救市经验来看,政府对楼市的刚性插手不一定刺激消费者购房欲望,甚至会诱发购房者的进一步观望,调控政策朝令夕改,人们更会对市场前景忧虑重重。真正可怕的是,中国的房地产商终于借到了“国际金融危机”的东风,房价挟裹了政府行为,却贴上了民意标签。这样的包装很“国际化”,宛如某些“特色”一样让人迷惑,但千万不要触及国家法律的底线,否则将后患无穷。


 
版权所有:内蒙古蒙南律所事务所 技术支持:鄂尔多斯市海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
Copyright 2008 WWW.MENGNANLVSHI.COM,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:蒙ICP备09004885号